近日,绿化中心利用冬闲时间将因一级供热管网改造而移位的、存放在假山西侧的14块太湖灵石,用铲车和钩机分别移至大学生活动中心前、人工湖边、学生公寓区及文理西假山等7个地带。原本搁置在路边不起眼的石头,或平地而起,或屹立湖边,或依偎在小鹿旁,在新的位置上绽放着全新的光芒。
古有“愚公移山”,今有“后勤移石”。绿化中心充分利用校园原有资源,增加了校园观赏景点,形成了校园新景观,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校园环境,推进了生态环境建设,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。
太湖石,又名窟窿石、假山石,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、奇石(英石、太湖石、灵璧石、黄蜡石)之一,因盛产出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。它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侵蚀后慢慢形成的,分有水石和干石两种。水石是在河湖中经水波荡涤,历久侵蚀而缓慢形成的。干石则是地质时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。形状各异,姿态万千,通灵剔透的太湖石,最能体现“皱、漏、瘦、透”之美,其色泽以白石为多,少有青黑石、黄石。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,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,草坪,校园,庭院旅游景色等,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



